朵颜三卫是朱棣靖难之役时候的大功臣,为什么最后被剿灭?朵颜三卫其实属于是雇佣兵性质的蒙古骑兵,之所以被朱棣剿灭,是因为后来的朵颜三卫野心勃勃,暗中与鞑靼勾结,还经常侵扰大明边境。

朵颜三卫在朱元璋时期归顺,在朱棣靖难时期立下大功

朵颜三卫是指三个羁縻卫所的统称,三个卫所分别是指朵颜、泰宁、福余三地,朵颜卫又称兀良哈人,泰宁卫自称翁牛特人,福余卫自称乌济业特人,朵颜卫的属地相当于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一带,泰宁卫统治地区相当于现今吉林洮安一带,福余卫统治地区相当于现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带,三卫中以朵颜卫势力最强,因此统称为朵颜三卫又称兀良哈三卫。

三卫所统治的区域最初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封地,在元朝时期一直隶属于铁木哥斡赤斤的辽王后裔统治。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傅友德、冯胜、蓝玉三人率二十万大军远征辽东,蒙古开国名将木华黎的后裔北元太尉纳哈出在明军重重围困下,被迫向傅友德投降。

纳哈出投降也代表着残存于辽东地区的北元势力被朱元璋所清剿,后来在第二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又率军在捕鱼儿海之战中大败北元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北元彻底被明朝打瘫,随着纳哈出投降和天元帝被打败,这意味着铁木哥斡赤斤后裔辽王阿札失里彻底失去北元依靠,阿札失里当时的选择就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朱元璋,要被被朱元璋剿灭。

因此阿札失里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向朱元璋投降,在阿札失里投降之后,朱元璋收拢了阿札失里部下的蒙古骑兵,而阿札失里麾下以朵颜三卫的蒙古骑兵为主,朱元璋依旧沿用了元朝的名称,设置其为朵颜三卫。

毕竟阿札失里是蒙古人,因此朱元璋信不过他,于是特封第十七子朱权为宁王,命其赴大宁(现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就藩,朵颜三卫虽然拥有高度自治权,但是在名义上都是要受到宁王朱权节制,所以宁王朱权也成了明朝初期十三大塞王之一,其实力之强仅次于燕王朱棣。

由于阿札失里之前是元朝的辽王,地位极其尊崇,但是投降朱元璋之后,却只被朱元璋册封为泰宁卫指挥使,连封爵都没有,反不如之前身份地位不如他的纳哈出被封为海西侯,因此阿札失里对朱元璋的封赏极其不满,加之他是被迫投降朱元璋,因此没多久阿札失里就带着朵颜三卫的不少人马反叛朱元璋而去。

虽然阿札失里的叛逃带走了不少朵颜三卫将士,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都留了下来,他们对明朝表示了效忠,因此也成为了明朝的雇佣兵。

由于朱元璋的长子懿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因此朱元璋在晚年册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把皇位隔辈传给了孙子,而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之后就厉行削藩也逼得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

要知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是以一隅敌全国,他是并不占任何优势,所以朱棣千方百计地想增强自己的实力,因此他就曾经想到了隶属于十七弟宁王朱权麾下的精锐蒙古骑兵朵颜三卫。

但是朱棣却知道朱权为人善谋,虽然内心并不接受朱允炆的削藩,可他却也不会轻易反抗朱允炆,因此朱棣就想智取朱权,从他手中夺取朵颜三卫的控制权。

建文元年(1399年)江阴侯吴高率军进攻永平(现今河北卢龙),朱棣率军从北京驰援永平,在击退吴高之后,朱棣顺道去了大宁。

此前由于朱权封地大宁与朱棣的封地北京相近,两人时常走动,关系比较亲密,因此朱棣来到大宁,朱权只让朱棣一人进城,接见了他。

朱棣见到朱权后就开始飙演技,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自称现在走投无路了,希望弟弟朱权拉他一把,向侄子朱允炆求情宽恕他。

朱权信以为真,表示很同情朱棣,愿意替他向朱允炆求情,并挽留朱棣在大宁暂住下来,好吃好喝的款待朱棣。

朱权却不知道朱棣的部下一部分暗中潜入大宁城收买他手下的人,另一部分则分去朵颜三卫收买了三卫的蒙古首领。

就这样朱棣在朱权那待了些时日,就准备告辞离开,朱权更是亲自出城为朱棣送行,结果朱权出城之后朱棣的人就趁机发难控制住了朱权,随即大宁城也被朱棣的军队趁势占据,朱权则落入了朱棣手中。

朱棣既然想获得朵颜三卫控制权,他也不能对朱权太过分,因此他欺骗朱权,许诺将来靖难成功之后,愿与朱权平分天下。

因此朱权一面被朱棣裹挟,一面又被他各种忽悠,只得被迫忽忽悠悠地跟随他发动了靖难之役,朱权点头发动靖难之役,也使得早已经被朱棣收买了的朵颜三卫首领更加明目张胆的跟随朱棣起兵。

朵颜三卫都是清一色的蒙古骑兵,机动性很强,而且作战英勇,是冲锋陷阵的首选部队,在靖难之役中对朱棣贡献很大,因此在《明史》中记载:自是冲锋陷阵皆三卫兵。成祖之有天下,自克大宁始。

雇佣兵性质的朵颜三卫注定了对明朝毫无忠诚可言

最终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大侄子朱允炆被他整得下落不明,朱棣也由此登基为帝,但是朱棣登基之后,对曾经许诺平分天下的宁王朱权却食言而肥。

朱棣当初约定与朱权平分天下时,其实他当时也没有把握能完全推翻朱允炆的统治,因此他不得已给朱权夸下海口,但是真到他统一天下当了皇帝之后,他当然不希望和朱权一同分享天下了,甚至他都不希望朱权继续成为一个手握重兵的塞王。

不光朱权的权力要被削弱,朱棣连其他的塞王权力也都挨个削弱,因此朱棣在成为皇帝之后不仅没有履行诺言与弟弟朱权平分天下,反而朱权连镇守大宁掌管大宁都司的兵权也都被剥夺了。

朱权这个人很有谋略,他深知朱棣本身就是以塞王起兵篡位成功,朱棣登基之后自然对塞王十分忌惮,因此这些塞王们的权力也会随之被削弱,朱权也没奢望朱棣能与他平分天下,所以朱权就希望朱棣能把他封到苏州这些江南富庶地区。

苏州是江南的财富重地,朱棣当然不舍得把这么好的地方奉给朱权,因此他找各种理由婉拒了朱权的提议,后来朱权又想封到相对差一些的南昌,但是朱棣最初也不同意。

后来朱权就用了谋略,朱权利用自己之前的影响力煽动了大宁卫所的明军,以朱棣封赏不均为由,鼓噪边塞士兵逃亡或者哗变,因此大宁出现兵乱,而朱棣这回也认识到了,朱权对于大宁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于是朱棣为了平息大宁兵乱,下旨改宁王朱权封地为江西南昌。

朱权到了南昌之后也很识时务的开始韬光养晦闭门谢客,不再参与政治,因此朱权最后也得以善终。

不过朱权的玄孙朱宸濠却不安稳,虽然朱权淡忘了当初朱棣与自己平分天下的承诺,但是他的玄孙朱宸濠却没有淡忘,因此朱宸濠在明武宗朱厚照时期一直想着图谋能夺取皇位,不过朱宸濠最后被巡抚王守仁击败,明武宗直接将他诛杀,并废除了宁王封爵。所以第一代宁王朱权用韬光养晦换来的宁王爵位最后还是让自己的玄孙给弄没了。

朱权到了南昌之后,被他煽动的大宁边军也都得到了朱棣的宽恕,这些兵乱才逐渐被平息下来,而朱棣也对大宁卫所的边军有些猜忌,同时还想淡化朱权对大宁的影响,因此朱棣考虑到已经完成使命回归各地驻所的朵颜三卫,不如拉拢朵颜三卫来替自己守卫大宁,所以朱棣对朵颜三卫的首领封赏极为丰厚,并让他们移驻大宁,帮助大明防守边塞。

平心而论朱棣作为皇帝虽然是篡位而登上皇位,但他还是十分有作为的皇帝,不过用朵颜三卫驻防大宁也是他执政生涯中的一大败笔。

大宁卫和开平卫(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都是朱元璋从北元残余势力手中抢下来的两个战略要塞,当初朱元璋设置这两个卫所就是为了让这两个地区互为掎角之势来防御蒙古人,而朱棣一是猜忌皇室兄弟,二也是为了拉拢朵颜三卫,因此他才会想到让朵颜三卫来帮他戍卫大宁这个军事要塞,而用来防御蒙古人的军事要塞,朱棣反而用了蒙古雇佣兵来防卫,所以这个后果可想而知。

为此朱棣对朵颜三卫封赏极为丰厚,朵颜三卫总共也就三五万军民,被朱棣封为指挥、千户、百户的人就多达三千余人,也就是近十分之一的人都有官职,这就是朱棣以为自己以恩封朵颜三卫的各部首领,就可以使他们诚心为其卖命的想法。

但是朱棣没考虑到朵颜三卫的人都是蒙古人,他们本身就与汉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上大不相同,朵颜三卫最初投降明朝是迫不得已,是朱元璋强大的兵锋所致,后来朱棣又对他们许以厚礼,因此朵颜三卫毫无忠诚度可言。

随着朱棣对朵颜三卫的丰厚恩赏,以及大明暂时不再向蒙古用兵,因此时间长了,朵颜三卫就开始起了别的心思,那就是表面上对明朝毕恭毕敬,俯首称臣,暗地里与东部蒙古的鞑靼人勾结。

朱棣在继位之初也没想过对蒙古用兵,他还是想与民生息,蒙古鞑靼人由于当时处于内乱而且也不太清楚大明内部的状况,因此鞑靼暂时也与大明和平共处下来,直到永乐七年(1409年),此时鞑靼内部逐渐稳定,权臣阿鲁台扶持了元昭宗爱猷识理答腊之孙本雅失里继承汗位,加之又与朵颜三卫联合好了,因此早就想找大明麻烦,朱棣派去的使者被鞑靼所杀,于是朱棣大怒,并派遣淇国公丘福率军出征讨伐本雅失里汗和阿鲁台。

结果丘福轻敌冒进导致全军覆没,丘福本人和四位侯爵都被鞑靼人所杀。一场仗折损了一公四侯,这让朱棣十分震怒,于是第二年也就是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率军御驾亲征鞑靼,也开启了明成祖五次北伐之战,这是朱棣第一次远征漠北。

朱棣第一次远征漠北大展神威,把鞑靼人按在地上摩擦,本雅失里汗被打的跑到了西部蒙古瓦剌(蒙古在朱元璋时期被打的分裂,东部被明朝成为鞑靼,西部被成为瓦剌)投靠妹夫马哈木,由于马哈木此前已经臣服大明,被朱棣册封为顺宁王,因此马哈木根本不念亲情关系,直接斩杀本雅失里汗,将其首级传给朱棣,而权臣阿鲁台也被朱棣打得跪地求饶俯首称臣,阿鲁台被朱棣册封为和宁王,至此东西蒙古相继臣服于大明之下。

也是在这次亲征时,朱棣意外的发现被他俘虏阿鲁台的军队中居然有被他册封的朵颜三卫贵族和首领,朱棣至此才知道原来鞑靼敢如此嚣张,是因为朵颜三卫暗中与其联合里应外合算计大明。

因此朱棣大怒,给朵颜三卫下了很严厉的斥责谕旨:昔兀良哈之众数为鞑靼抄掠,不能安处,乃相率归附,誓守臣节,我太祖高皇帝矜厥困穷,设福余、朵颜、泰宁三卫,授尔等官职,律各领其众,臣属既久,后竟叛去。及联即位,复遣使来朝,联略其过,加意抚绥,数年以来生聚蕃息,朝廷于尔可为厚矣。比者尔为本雅失里所胁,掠我边卒,又遣苦列儿给云马市,实行窥伺。狡诈如此,罪奚可容。

朱棣这意思就是当初朵颜三卫也曾经常受到鞑靼人侵略,才归附了朱元璋,后来被朱元璋授予官职不久就曾背叛过,而他既往不咎,对他们大加封赏,可是朵颜三卫却暗中与鞑靼勾结算计大明。

朵颜三卫的人一看阿鲁台都俯首称臣投降了,于是赶紧给朱棣狡辩,称朵颜三卫都是受到阿鲁台的胁迫,请求朱棣原谅。

朱棣也知道朵颜三卫怎么回事,所以他并没有深究,只是点到为止,就这样朵颜三卫与朱棣和平相处下来。

之后蒙古瓦剌部的马哈木实力逐渐强大,觉得自己有对抗明朝的资本了,于是永历十二年(1414年)朱棣第二次亲征漠北,这一战朱棣又将马哈木击溃,吓得马哈木再次求和俯首称臣,虽然朱棣允许了马哈木求和,但是阿鲁台却找到机会,他借着马哈木被朱棣击溃的机会,趁机与马哈木开战,最终马哈木被阿鲁台所杀,儿子脱欢被阿鲁台俘虏为奴,这个脱欢就是后来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明英宗朱祁镇的瓦剌太师也先的老爹,换言之马哈木就是也先的爷爷。

阿鲁台杀了马哈木之后,由此鞑靼实力又再次加强,阿鲁台又趁机继续笼络朵颜三卫的贵族,因此朵颜三卫再度投到了鞑靼太师阿鲁台的怀抱。

因此在永乐二十年(1422年)时,阿鲁台又觉得自己行了,开始挑衅朱棣,于是朱棣开启了第三次远征漠北之战,这一次阿鲁台学聪明,他与朱棣稍一接战,一看打不过,就立刻撤退,朱棣紧咬着他追了很久没追上,朱棣只得收兵。

但是朱棣心有不甘,此次远征劳民伤财,自己如果毫无战果地回去如何向天下臣民交代,自己还要不要面子了,由于这一次攻打阿鲁台,朱棣又看到了朵颜三卫与阿鲁台沆瀣一气,于是朱棣就把气撒到了朵颜三卫身上,他决定把朵颜三卫剿灭,这样也能回去向天下人有个交代了。

于是朱棣召集军队,宣布了要征伐朵颜三卫的命令:所以羽翼阿鲁台为悖逆者兀良哈之寇,今阿鲁台狼狈远遁,而兀良哈之寇尚在,当还师翦之。

于是朱棣分五路精锐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朵颜三卫合围,最终朵颜三卫基本全部被朱棣剿灭,只有少部分人侥幸逃脱。

朵颜三卫带给明朝的教训是惨痛的,且是一直持续的

朱棣这次剿灭朵颜三卫给边境带来了数年的平稳,但是后来随着朱棣去世,他的继任者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都偏向于发展国内经济,与民生息,因此一改之前朱棣对蒙古的以攻为守的策略,改为了以防守为主的策略,明朝没有再对蒙古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这也给了鞑靼和瓦剌包括朵颜三卫在内的发展空间。

因此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朵颜三卫再度死灰复燃,时不时地又开始侵扰明朝的大宁,还曾顺着大宁进入河北地区劫掠,所以明朝不胜其扰,明宣宗朱瞻基为此还亲自率军征讨,可惜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此后朵颜三卫又经常受到鞑靼和瓦剌拉拢,更加成为了香饽饽,也是在鞑靼和瓦剌的支持下,朵颜三卫大概在明英宗时期就完全占据了大宁地区,而此时的朵颜三卫也成了除瓦剌和鞑靼之外最让大明头疼的边患。

甚至后来在“大明战神”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御驾亲征瓦剌千里送人头时,就有朵颜三卫的人与瓦剌太师也先联合,后来瓦剌大军能兵临北京城下,还是朵颜三卫的人给带的路。

在明英宗之后明朝的军事力量也只能勉强自保,根本再无力扼制蒙古人的势力扩张,因此朵颜三卫也彻底放飞自我发展,在明英宗二次复位之后,朵颜三卫的属地已经占据了西拉木伦河和辽河以南,东起开原,西近宣府的长城边外广大区域,实力远超朱棣时期。

虽然后来朵颜三卫逐渐也被蒙古其他各部所吞并,但由于大明失去了大宁和开平两大军事要塞,此后这两大要塞都掌控在蒙古人手中,也一直成为了蒙古人入侵大明的捷径。

朵颜三卫的兴起主要在于朱棣主动放弃的关外要塞大宁卫,朱元璋当初的战略意图是通过大宁卫和开平卫互为掎角之势可以抵御蒙古人入侵,但是由于朱棣为了封赏当初朵颜三卫对自己靖难之役的帮助,也为了消除宁王朱权对大宁的影响,所以朱棣才会与朵颜三卫达成协议,让他们移驻大宁,这也意味着朱棣主动放弃了大宁卫所的战略要塞位置,大宁都被放弃了,那开平的战略意义也就失去了。

朱棣在位时能多次亲征蒙古,采用以攻代守的策略还体现不出失去大宁的战略意义,但是朱棣并没有彻底打服蒙古人,在他去世后,他的继任者们都采取了防守的收缩策略,而防守策略在失去了大宁和开平两大军事要塞之后,也让大明的边防压力倍增,加之后来大明军备松弛,与蒙古人交战也仅能自保,再无像朱棣那般数次远征压制蒙古人的攻势。

所以朱棣放弃了大宁也使得随后的开平又被迫放弃,失去了大宁和开平两大军事要塞,这也给后世的大明皇帝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可以说朵颜三卫给大明带来的教训是惨痛且一直持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微信或QQ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