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带来古代盐有多贵?那些买不起官盐的老百姓,平时都拿什么来炒菜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一起看一看。

庆幸生活在现在这个年代,知道古代的官盐有多贵吗?两斤粮食的价钱大概只能换到一斤盐,故而在当时流传一种“农民糶终岁之粮,不足食盐之价”的说法。

就算盐业如此有利可图,可盐在当时仍算是一票难求之物,主要是因为,生产这个东西太费事儿了。

古代的盐为何这么贵?

早在蒙昧时期,人类就已经学会了使用盐类物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官府为增加财政收入,首次介入到食盐的生产和营运环节当中,招收全国各地人才,批量生产食盐,实行食盐官营制度,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官盐生产的先河。

古代的食盐之所以这么贵,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技术落后,当时就算是举全国之力,也生产不出现代的细盐,古代都是以粗盐为主,里面包含了大量如氯化镁等杂质,初食难以下咽。

古代造盐一般使用煮盐法,需要耗费大量的燃料和人力,更坑爹的是,煮盐需要大锅作为蒸煮容器,但是,不管是铜锅还是铁锅,都容易被盐所腐蚀,这样的锅用不了多久就需要重新换一口。

再者,在生产技术并不成熟的古代,造海盐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苦卤,这样生产出来的盐带有强烈的苦味,这也代表着,生产出来的这一批盐基本上是废了。

以上所说的这些成本加起来,盐的价格自然就居高不下了。

可能会有人说,为什么当时的百姓不使用成本低廉的晒盐法?其实这个问题就像古人为何不使用电灯照明一样戏谑,虽然煮盐和晒盐都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晒盐这种制盐法确实是明清之后才出现的,在中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古人都是用煎煮的方式来生产食盐。

宋应星《天工开物》里曾对古代制盐法有过详细记载:

“夫计口食盐,一人终岁必盐五十斤,价值贵时五钱而溢,贱时四钱而饶,而场中煎炼资本四分而止,则一口在世,每岁代煮海,生发子息四钱有馀。”

由此可见,古代制盐所需成本是售卖价格的十分之一,旧时1斤等于16两,一两等于10钱,这个价钱,对于古代一般没有稳定收入的家庭来说,确实是高价。

其次,盐在古代的本质是人头税。

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它的需求量不会随价格波动而产生很大的变化,几乎每个人都要吃盐,而且盐这个东西几乎没有什么替代品,古代各王朝也是将食盐视作是一种财政收入,只要垄断生产源,就能在此行业暴利。

而且全国上下,能够造出好盐的盐矿就那么几个,海盐虽然有很大空间,但古人造出来的效果并不为佳,物以稀为贵,盐又是必需品,所以价格自然就高了。

自汉代桑弘羊提出了盐铁专营之后,往后的几百年,食盐基本都被官府垄断,官府也开始与民争利,到了唐朝,著名理财学家刘宴开始改革盐法,原来的食盐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在他的主政之下,变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由官府独占盐利到官商分利转化,但官府还是占主导地位。

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管如何变,最终都需要百姓来买单,也就是盐税,商人又是趋利的本质,不管是盐铁专营,还是后来官府承包给几个指定的大盐商垄断经营,这种缺乏竞争的生产销售模式,官盐往往价格较贵。

所以我们现在才如此反感垄断。

吃不起盐怎么办?

价格确实是贵,但是,要说中国古代百姓吃盐困难,其实是有失偏颇的,毕竟靠近产盐地的“私盐”并不算奢侈之物,几毫银子就能买到。

此外,高手在民间,很多平民百姓由于吃不到官盐,无助之下,会偷偷生产私盐。

由于盐业是暴利行业,那些所谓的私盐也会在黑市流通,它们因价格低廉而受到广大平民的青睐。

当然,这触犯到了官府的利益,官府也早就想到了这点,所以一边派人巡查此事一边严加管控,另外也几乎垄断了全国当时产盐的原材料和原产地。

平民百姓要想自己搞盐,实属不易,而且这种行为在当时可谓是顶风作案,造出来的盐肯定也没有官盐那么上乘。

平民百姓自己造的以土盐为主,吃不起官员自己往菜里放土盐,原材料主要来源于盐碱地,山洞,洼地等等,这些土盐的质量当然更加低劣,当然,如果运气好点或许能在一些矿洞里发现矿盐,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或许能吃到自己偷偷制造出来的海盐。

盐很少有替代物,所以像盐这种东西,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非常重要,几顿不吃盐可能没事,但是长期不吃盐的人的身体确实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我很难想象出,古代那些既不会生产土盐又买不起官盐的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