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美国大选“历史趣事盘点“之:最黑马1912年

由于美国大选的特殊制度设计,从初选到决选面临着重重筛选和考验,因此没有强大党团和运作队伍的候选人,恐怕很难在严酷的“死亡游戏”中生存下来,更罔提政治经验几乎为白板的菜鸟政客实现“逆袭”。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特朗普从一开始被大家公认为纯粹的“搅局者”,却最终在共和党初选中横扫所谓建制派对手,获得党内正式提名,奇迹般地站到了最后的决选台上,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已称得上创造历史了。

然而在100多年之前,同样是一位近乎没有从政经验的“局外人”,却借着历史机缘,奇迹般地问鼎白宫。他在任内的所做所所为,更直接奠定了美国近百年的国运基础。这位时势造就的英雄,就是堪称为“最黑马”的总统——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不过威尔逊作为唯一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法学博士衔除外),却始终是个“非典型”的政客。他信奉“宁肯战败千次、也决不为光荣的妥协而朝三暮四”的理想主义,还因此而付出了他政治生命中一项重要事业的代价,并最终给自己的政治生涯蒙上了一层失败的阴影。

共和党两虎内讧,“书呆子”威尔逊冷手捡个热煎堆

话说当年为反抗南方奴隶主势力,以林肯为首的北方废奴主义者在19世纪50年代组建了共和党。在最终打赢了内战、避免国家分裂之后的半个世纪里面,共和党可谓强势主导美国政坛,其竞争对手民主党只能扮演打酱油般的陪跑角色。直到1912年春天选战开始之际,情况看上去似乎跟以往并没什么不同。民主党内的高层大佬们觉得胜选无望,谁都不愿意去打这场乍看必输无疑的选战,于是几番推让之下,代表民主党参加总统竞选的艰巨任务就落到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威尔逊身上了。

学而优则仕的威尔逊此前长期在学界任职,并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唯一的政治经验就是宣布参加总统竞选时刚做了两年的新泽西州州长(当然这跟参选前从未做过任何公职的生意人特朗普相比已经靠谱多了)。与其说威尔逊是个政客,还不如说他是个学者。推出这样的“书呆子”去竞选总统,从中可见当时民主党内破罐破摔的心态。不过风云突变的是,这时候本来形势大好的共和党却离奇闹分裂了……

原来这时担任总统的,正是共和党人威廉·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此君的最大特征就是胖!胖!胖!体重330多磅的塔夫脱,可谓真正的“腰大十围、腹垂过膝”,胖得以至于被相传他在白宫洗澡时,曾被卡在浴缸里动弹不得……通常来说人一胖就容易懒,所以塔夫脱纵容任内基本信仰“无为而治”,政绩平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让他的前任以及政治导师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看在眼里非常不满,于是老罗斯福决定复出,并向时任总统塔夫脱发起了挑战。顺便提一下,这位老罗斯福总统就是后来那位破天荒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的远房堂叔,他们两位虽然来自同一个大家族,却并非效忠于同一个党。

这让共和党党团高层很犯难:胖总统塔夫脱虽说没什么功迹,却也没什么过错,不让他继续追求连任于情面上讲不通。而老罗斯福之前推行“进步主义”的政迹虽然辉煌,但眼下他已是过气老人。于是,共和党高层无视老罗斯福民意占优的状况,继续让塔夫脱参选连任,而老罗斯福则一气之下另组“进步党”(又称为“公鹿党”),自立门户再战江湖。

于是戏剧性的结果就出现了,虽然当时的共和党的基本盘远大于民主党,但在两虎相争的情况下,选票被严重分散。不少政客也见风使舵,转而支持民主党的候选人威尔逊。结果开票之后,原本被视为“黑马”的威尔逊竟然以绝大多数的选举人票胜出,由此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真可谓造化弄人。

另一方面,本来对自己任职总统期间政绩颇有自信的老罗斯福,在狼狈地输掉这场选举一直哼哼于怀,没几年就蒙主恩召,享年只有60岁出头。而在当年的选举中,以时任总统的身份参选、却只拿到两个州(佛蒙特州和犹他州)总共区区八张选举人票的死胖子塔夫脱,此后则几经辗转当上了终身首席大法官。他晚年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根本就不记得自己还曾经当过总统!

“威尔逊主义”及其结局

说到威尔逊任内的政绩,完全称得上是时势造英雄。在他之前,美国虽然在19世纪末已经跻身新兴列强之一,但自华盛顿总统以来数百年的国策惯性,却仍是置身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闷声发大财”。正是饱读诗书而又没有受过政治酱缸太多污染的威尔逊总统打破了这一陋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打得精疲力尽时果断出手介入摘取了胜利果实,奠定了美国在全球事务上说一不二的话语权。美国也由此一跃成为“世界警察”,积极干预世界秩序的“威尔逊主义”直到今天也仍是美国的外交基准。

威尔逊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代表美国出席一战后的巴黎和会,提出所谓“和平十四点”原则,并成为国际联盟的首倡者。威尔逊认为,战争可以避免,利益可以调和,与其各国之间兵戎相见,不过建立国际组织,保卫世界和平。因此他倡导通过国家间的合作来解决矛盾,用集体安全来替代早先大国间的均势。

威尔逊的观点在当时来说毫无疑问是颠覆性的,它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否认了大国之间扩张军力和理性,并对大国之间的军事扩张造成的不信任提出了强烈的抨击,这在于当时正在积侵略别国并刀兵相见的世界格局无疑影响巨大,同时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联合国实质上就是以威尔逊倡导的国际联盟为蓝本建立起来的。

威尔逊打算凭十四点原则结束这场战争和实现一个所有国家共享的、公正的和平。为了开巴黎和会,他在巴黎待了6个月,这也使得他成为首位在任内出访欧洲的美国总统。和会期间,他不倦地推销他的计划,最终实现了在凡尔赛条约中加入了关于创建国际联盟的章节。

巴黎和会上的“四巨头”,右一为威尔逊

尽管他为创建国联所作的努力使威尔逊获得了1919年诺贝尔和平奖,但他没能在入盟一事上赢得参议院的支持,而美国此后也从未加入国联。在1918年中期选举后,以洛奇(Henry Cabot Lodge)为首的共和党控制了参议院。但威尔逊拒绝共和党的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对洛奇提议的修改也一并否决。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威尔逊未能使美国加入国联是他任内所犯的最大错误,甚至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所有总统任期内的最大失败之一。凡尔赛条约中的种种苛刻条款招致了德国民众对条约的极大怨恨,最终导致了希特勒的上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与此相比其政治前途却在此时陷入困境,由于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在两院中的巨大影响,鼠目寸光的两院议员以绝对多数否决了威尔逊提出的包括美国加入国联等一系列使美国跨入世界支配大国行列的议案,并且无知的将国际联盟同欧洲古老而落后的“神圣同盟”相提并论,也使其在政府内部遭到深深的质疑。同时在国际上,他提出的是十四点原则也被很多政治家质疑,

1920年,威尔逊在遭到质疑的忧郁中去职。他在卸任后仍然为他的理想主义政治理念奔走呼号,拖着沉重的病体夜以继日的穿梭各地发表演说,力图使美国走上时代的潮头,并期望美国能够负起维护集体安全的重任。

可惜天不假年,威尔逊怀着对美国孤立主义政策的深深不满和对他所创立的国际联盟的复杂心情,终于在1924年2月因中风不治而逝世,享年67岁。不过他的理想直到他去世后多年,才最终由他政治上的后辈、另一位民主党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所实现。

传送门:

  • 微信或QQ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