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朝结束的时候崇祯上吊而死,他有三个还活着的儿子,那么李自成没有去杀崇祯之子,为什么满人却不放过他们?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崇祯最大的儿子是太子朱慈烺,不过是个虚岁十六的少年。放到今天,他应该在初三年级苦读,备战中考呢。放到古代,他的性格、经历、接受的教育,也不足以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这一点,崇祯皇帝朱由检、太子朱慈烺,心里都很清楚。

所以,朱由检安排儿子们出逃,给他们换上平民服装,叮嘱他们“见了年纪大的叫伯伯,见了年纪相仿的叫哥哥”时,也只是让他们逃命,并没有要求他们“恢复祖宗社稷”什么的。

好吧,这样三个小孩子,对于新来的胜利者而言,是不容易形成威胁的,除非他们被人利用。不让他们被别人利用也很简单,就是把他们牢牢地掌握在手里。杀掉他们,是非常干脆的做法;不杀他们,也不过是多费几斤粮食、多派几个人看守。这些成本,在多尔衮和李自成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

养着他们和杀了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无非是用“恩养”来显示统治者的宽宏大量,为尚未臣服的地区制造一些吸引力。当然,打天下靠的是军事实力,“恩养”能带来的好处非常有限。所以,不管是杀了他们,还是养着他们,对多尔衮和李自成以后的统治,都不会有根本性的影响——只有局部的、少量的影响。

李自成开始把朱慈烺养在军中,还带他们“东征”山海关,想借他们来说服吴三桂。一片石闯军大败,朱慈烺三人在乱军中逃脱。由于毫无生活经验,朱慈烺很快被人找到,送到多尔衮面前。

这时多尔衮占据了北京城,但是立足未稳,舆论上对他不利。如果他能迅速对朱慈烺做出合适的处置,要么借口“假冒太子”杀掉,要么承认他是太子而宣布“恩养”,都是争取民心的好办法。可是多尔衮对于政治上这一套还是不太熟练,选择了最不利的方法。

他对这个自称是太子的少年进行公开审理,找了一大堆大臣、宗室、太监来辨认真伪。在大家逐渐相信太子是真、民间已经开始组织上书和劫狱的方式来营救太子的时候,他又急急忙忙处死了太子。

多尔衮的不当举措,带来了至少两方面的不利后果:

一,京城士民为太子抱冤,对满清统治不满,使得满清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更多精力来巩固统治;

二,太子真伪存疑,给民间的反清斗士留下了机会,一直到几十年以后,还有人以“朱三太子”、“朱五太子”的名义组织反抗。

这两个不利后果,都不会动摇满清的统治。但,如果当初措施得当,这两方面的不利后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微信或QQ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