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曹操喜欢曹植,却选曹丕为继承人,主要在于曹丕的综合能力太强了的读者,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没有史料表明,曹操原本将曹植视为接班人,反倒是对于曹丕,曹操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情怀。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的几个儿子,包括曹植都被封了侯,曹丕却只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而且“置官属,为丞相副”。

五官中郎将的品级不高,本来没有资格设置下属官员,更不可能成为丞相的副手,但曹操却给予了曹丕“低职高配”,以至于曹丕一个中郎将远胜万户侯。

那么,曹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以至于让曹操高看一眼呢?

曹丕为什么优于曹植?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一生育有至少25子,但大多数都死于曹操之前。所以,曹操的接班人选择范围并不大。

在当时比较有竞争力的几个儿子分别是:丁夫人的养子曹昂,也是长子;卞夫人所生的三个儿子,即曹丕、曹彰和曹植;环夫人所生的曹冲;以及杜夫人所生的曹衮。

在这几个儿子当中,曹操也有心属的接班人,首选是长子曹昂,但曹昂在建安二年(197年)阵亡,二选是他钟爱的曹冲,但曹冲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也病故。

《三国志》记载,当曹冲病亡时,曹操极为悲痛,曹丕上前安慰他时,曹操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意思是,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几个的幸事,汝曹指的便是曹丕、曹彰和曹植三兄弟。

这三兄弟都有继承权,因为他们均出自曹操的正室。曹操的原配是丁夫人,但在曹昂阵亡后,丁夫人一气之下便回了娘家,和曹操还离了婚。丁夫人走后,备受曹操宠爱的卞夫人便成了正室,按照“立嫡”原则,接班人理应从卞夫人的儿子当中产生。

而且难得的是,兄弟人三人都可圈可点。不过首先可以排除曹彰,尽管他的确也是个人物,善于骑射,胆子大力气也有,战功也不少,曹操也十分喜欢他的勇猛。

但曹彰有个问题,就是有勇无谋,不爱读书。他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就要像卫青、霍去病一样,征战沙场,建功立业,而这些则是读书做不到的。曹操也曾考察过曹彰,问他的爱好,他说“好为将”,最终,曹操认为,曹彰是个好将军,但未必可以当君王。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曹丕和曹植了。在曹操的心中,他的确更喜欢曹植。《三国志·曹植传》也有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曹植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很小就能写文章,甚至曹操读到他的文章都会惊讶。铜雀台建好之后,曹操令诸子登台作赋,曹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可见其文才之好。

对于曹植的才华,曹操的确很欣赏,但作为接班人,曹植也有很多不可克服的毛病。

曹植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人,他在评价建安七子的陈孔璋时说:“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有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

意思是,陈琳并不擅长辞赋,却经常说与司马相如同是一流的,这就如画虎不成,反像犬了。曹植曾写信去嘲讽他,陈琳却认为那是曹植在称赞,还为此大肆宣扬。言语中充满了对陈琳不屑,而曹丕所写的《典论》,则对建安七子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中,陈寿评价曹植,说:“其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这个评价也有历史依据。

比如,赤壁之战后,驻守襄阳的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命曹植为中郎将,带兵前去救援,结果曹植因饮酒大醉而耽误了军事,不能受命。

再如,“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司马门是出入宫廷的大门,历代统治者对出入司马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而曹植却擅自出入司马门。可见,在他眼中毫无规章制度,太不受约束了。

陈寿对他的评价是:“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尽管他才华出众,但仅仅也只限于文学方面,论政治才华则是欠缺的。反观曹丕,尽管没有突出的一面,但他相对曹植,各方面却是均衡的。

陈寿对曹丕的评价是:“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王,何远之有哉!”

曹操要选的是能掌一国之事的人,并不需要一个文学家。所以,在接班人的选择上也是要全盘考量的。

曹植任性,没有政治家的品质。尽管有人说曹操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但曹操有两面,另一面还有“奸猾狡诈”。在这一点上,曹丕身上也有。

比如,曹操出征,曹植献诗,而曹丕则是“献哭”。很显然,曹丕比曹植更了解曹操,因为曹操除了爱才,唯才是举,他还是一个极易动情的人。看到曹丕来这么一出,他不动情才怪呢?

所以,选“国君”,性情远不如心计重要,这一点,曹操也是深有体会的。

即便从才能的角度来看,曹丕也不落下风。曹丕的诗和名气,的确都不如父亲和曹植,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不低。

他编写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鲁迅先生把魏晋的文学史当作是“曹丕的时代”,认为他代表了“文学的自觉”精神。在诗歌上他也有创新,他的《燕歌行》被认为是七言诗的鼻祖。

此外,他的武功也不差,骑术和剑术也都不错。在骑术上也能达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的程度;在剑术上,也曾以甘蔗代剑与奋威将军邓展较量,也是不落下风的。

更何况,他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是曹氏的长子。立嫡以长,是传统也是规矩。曹操曾就接班人的问题问过不少人,得到的主流意见也是如此。在《三国志》中的《崔琰传》、《毛玠传》、《邢颙传》、《贾诩传》都有记录。

主流人士都认为,立嫡以长天经地义,嫡庶不分后患无穷,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贾诩。曹操曾私下问过贾诩这个问题,贾诩当时一语不发,曹操就纳闷了,问他怎么不说话呢?贾诩说,他正在想事情。曹操问他在想什么事?他说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

我们知道,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立幼不立长,才弄得家破人亡的。曹操听了,“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曹丕除了上述这些优势,还有就是他身边的谋士水平高于曹植的党羽。曹丕与曹植为储君之位明争暗斗,两人也“各有党与”。曹丕这边有吴质、朱铄、陈群、司马懿,史称“太子四友”,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善于掩饰自己;曹植这边则有杨修、丁仪、丁廙(音同异)等,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自信过头。两边一较量,高下立判。

比如有这样一件事,曹丕为了方便与吴质商量对策,在不引起曹操的注意前提下,吴质藏匿在大簏[lù](相当于一个大竹篓)里进入曹丕府内,但对外人则说里面装的是绢丝。不巧的是,此事被杨修撞到。于是杨修就去向曹操告状。此后,吴质再次如法炮制,曹操果然让人来查,结果里面装的真的是绢丝。

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杨修偷鸡不着蚀把米,曹操反而认为杨修有意陷害曹丕,于是便开始厌烦杨修。这一回合,杨修算是输了。再有上述提到的曹操出征,曹丕“泣而拜”,这一招也是吴质出的主意。

再有曹丕曾派人去请教贾诩,问他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贾诩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韦子道。如此而已。”

这话听起来有些官腔,意思就是让他修德,但却是至理名言,为君者,德不配位终究不能长久。

正是因为曹丕在各方面都不落下风,才使得曹操最终选择了他做接班人,这是他自己赢得的位置,并没有曹植的任何承让,所以,他这个王位坐得心安理得。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任为魏王,同年汉献帝禅位给他,从此,曹魏政权正式载入史册。

那么,在曹操死后,曹丕建魏后,他到底有没有想过要杀了曹植呢?

曹丕为什么不杀曹植?

关于这个问题,流传最广泛的答案,就是曹植用一首七步诗救了自己一命。实际关于这个故事听听就好了,仔细琢磨根本不符合现实。但凡一个君王想要杀死一个臣民,他可以找出千万条理由来,朱元璋、雍正时期都有这样的例子。

曹丕称帝后对曹植的确不友好,只要有人告发曹植,不论罪状大小,曹丕都会找借口处理他。《三国志》中也有记载,“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

第二年又有人告发,秦“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黄初二年(221年),曹植被徙封安乡侯;黄初三年被封为鄄城王;黄初四年,又被迁徙到雍丘,成为雍丘王。

在这其中的确提到了卞夫人的影响,卞夫人虽出身寒门,身份卑微,但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曹操与原配丁夫人离异后,卞氏为继室,所史料载,她对丁夫人十分敬重。

丁氏被曹操废除后,卞夫人不念旧恶,经常在私下里与丁夫人见面,逢年过节都会派人送东西给丁氏。对此丁氏也十分感慨,称“废放之人,夫人何能常尔邪!”在丁氏死后,卞夫人还请求曹操将其好好安葬,丁氏因此被礼葬于许昌城南。

可见,卞夫人是一位有情有义,心胸宽广的女性。曹丕与曹植乃一母同胞兄弟,卞夫人只要活着,她肯定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惨遭杀戮。因此,她对曹植的存亡也确有影响。

不过,曹丕也没想过要杀曹植,曹植没有任何政治影响力,更没有造反的实力,对他形不成什么大的威胁。他唯一嫉妒曹植的可能就是他的才华,以及他那副桀骜不驯的性格。

所以,在处置曹植时,曹丕采用的手段就是不断地折磨他,甚至到了魏明帝也是一样的手段。在魏文帝和魏明帝在位的12年中,曹植曾多次被迁封,最后封在陈郡之地,于232年辞世。

这一手段对曹植也很效,这从曹植后期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在曹丕称帝前,其诗作多是意气风发、文采绚丽的风格;在曹丕称帝后,由于对人生有了新的体验,作品数量增多,思想也更加深刻。

同时,他也学会了夹起尾巴做人,每每改封,也要上表言谢,尽管对曹丕不满,但仍要表现出对他的感恩与拥护。不过经此人生重大变化,他也变得抑郁了,最后也是抑郁而终的。

综上所述,从帝王相来看,曹丕的确优于曹植;成为帝后的曹丕,尽管对曹植百般刁难,但最终还是放了他一马。这其中有母亲卞夫人的影响,同时,曹植对曹丕也不存在政治威胁,所以,对这个弟弟,他可能只是出于对其才华的嫉妒,不断地在精神上折磨他,以此使他在表面对自己表现出一种恭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微信或QQ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