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荆州被曹、刘、孙三家瓜分,那么为什么说湘水划界是孙权准备重返荆州的信号?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当年都发生了什么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便拥有荆州七郡中的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以及三分之一江夏郡,并承担了防御曹军南下的重任。此时,孙、刘两大集团正处于蜜月期。

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三国志 鲁肃传》。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东汉末年,群雄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不,孙权与刘备的蜜月很快就结束了。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突然发难,派吕蒙攻占了荆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刘备匆忙从益州率兵五万赶到公安,令关羽夺回三郡。但此时曹操却兵进汉中,刘备唯恐益州有失,于是与孙权议和,以湘水为界,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属于刘备;湘水以东的长沙、江夏、桂阳属于孙权,两家罢兵。这就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湘水划界,也称湘水之盟。

湘水划界事件是孙、刘盟友之间第一次兵戎相见,也是东吴对蜀汉的一次军事试探行动。

赤壁之战后,孙权之所以同意将南郡“借”给刘备,并不是因为他大发慈悲,而是因为情非得已。因为当时曹操开辟了东部战场(濡须方向),曹操同时在中路(襄阳)以及东路(濡须)向东吴施压,但孙权却没有同时应付两条战线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孙权被迫将南郡“借”给刘备,让刘备承担起在荆州防御曹操的重任(这也符合刘备的利益),他则集中精力处理东吴南边、东边所面临的威胁。

东吴的南方是苍梧(交州),苍梧太守是刘表任命的吴巨,显然,吴巨不是孙权的人。在赤壁之战前,刘备说要南下投奔吴巨时,孙权就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这样一来,东吴就会夹在曹操集团与刘备集团的中间,成为汉堡包,这是孙权绝不希望看到的情况。

更糟糕的是,刘备又在南郡之战中夺取了荆南四郡。因此,为了避免刘备将荆南四郡与苍梧连通,孙权才忍痛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以换取刘备不会吞并苍梧的承诺。随后,孙权马上派步骘挥师南征,诛杀了阴奉阳违的吴巨,降伏士燮家族,平定了交州九郡。

拿下交州后,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并改秣陵名为建业,将东吴的战略重心东移至巢湖、濡须水口方向,并在濡须水口修筑了濡须坞,作为防御曹操南下的屏障。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挥军南下濡须,号称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但却无法攻破濡须坞,最终无功而返。第二年,孙权率军征讨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获取人口数万,控制了江淮南部。

这边孙权成功平定了交州,并在濡须口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另一边,刘备也成功拿下了益州,同时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能臣武将悉数调往益州,只留关羽驻守荆州。在这种情况下,孙权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来临,于是他入驻陆口任总指挥,派鲁肃率军屯驻益阳牵制住关羽,另派吕蒙率兵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得知消息后,紧急从益州率兵五万奔赴荆州。但为时晚,由于关羽被鲁肃所牵制,不敢贸然出击,吕蒙成功拿下荆南三郡。刘备刚想发力夺回三郡,却传来曹操定汉中的坏消息,刘备无奈只好与孙权议和,割让长沙郡、桂阳郡以及三分之一江夏郡给孙权,双方签订湘水之盟,各自罢兵。

孙权之所以同意议和,而不是趁刘备远征汉中之机夺回荆州,是有他自己的考虑的。首先,东吴得到长沙、桂阳以及江夏三郡后,就可以将防线前移至湘江口,可确保关羽不会威胁到下流东吴各郡;其次,此次军事行动已达到试探关羽实力的目的,结论是如果没有益州援军,关羽绝不是东吴军队的对手;再次,曹操与刘备在汉中对峙,必然无暇顾及合肥,可趁机北伐合肥。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孙权才同意与刘备以湘江划界。随后他马上出兵攻打合肥(第二次合肥之战),但却在逍遥津惨败于张辽,孙权也因此得到“孙十万”的绰号。

北伐受阻后,孙权再次将目光转回荆州。此时鲁肃已逐渐淡出东吴权力中枢,孙权开始重用强硬派吕蒙。吕蒙认为关羽迟早会东征,因此劝孙权“今不於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孙权采纳了吕蒙的建议,东吴君臣开始策划夺取南郡事宜。

很快,东吴君臣就等到了机会。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襄阳,襄阳之战爆发。在战役的关键阶段,孙权投靠曹操,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害死关羽,如愿夺取了荆州。

综上所述,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是迫于外部形势,在外部形势缓和后,他又转头回来争夺荆州。而湘水划界事件,就是孙权战略重心重回荆州的强烈信号,可惜的是,一生谨慎的刘备,此次却轻信孙权,从而才给了东吴君臣毁约背盟,偷袭荆州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微信或QQ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