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宫廷剧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古代伺候皇帝和嫔妃的不是宫女就是太监,宫里的“无根”之人都称之为太监,但实际上这样的理解有些偏差,古代“太监”并非都是太监,从本质上讲宦官也不一定等于太监。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一起往下看吧。

宦官本是古代专供皇帝及其皇室家族差使的人员。最早的宦官出现在先秦和西汉时期,那个时候的宦官并非全部为”无根之人”。直到东汉时期,宦官有了巨大变化,因宦官长期伺候皇室家族的嫔妃,福晋等女眷,为了安全起见,宦官才开始全部变成“无根之人”。

辽代以前根本没有太监这一说法,所以电视剧辽代以前称宦官为太监,严格上讲是不合理的。太监也不是所有“无根之人”的统称,而为官名,辽代宫廷中的太府监、少府监、秘书监中也都设有太监一职。

到了元代,太监这职位品级曾一度飙升至二级官员,可谓是重权在握,朝廷的顶梁柱。到了唐朝唐高宗时期,改殿中省为中御府,宦官出任太监,少监的官职。

到了明朝,太监才是真正的成为了为皇室服务的团体,也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机构十二监。明朝的十二监是明代所设管理皇室内务的十二个衙门,每个衙门的老大为太监。

十二监以司礼监最为为重要,主要职责,批答奏章,传宣谕旨,总管宫内所有宦官事务,兼顾其他重要官职。比如大家熟悉的皇宫里的神秘机构东厂,其老大东厂提督,大多都出司礼监,由司礼监掌印大太监之外排名第二或第三的人担任。

所以明朝前中期的太监还是一种明确官职,而不是对宦官的泛称,明后期太监开始慢慢变成了对宦官的统称。

到了清朝,鉴于历史上多出现宦官乱政的现象发生,太监权力被大大的缩减,以至于清朝没有出现专权乱政的太监。到清末期,清朝政府内忧外患,慈禧垂帘听政,也是只出现了像安德海、李莲英这样大太监,可谓是风光一时,但也只是权力较大,没有达到独占朝政地步。袁世凯当权后,进入紫禁城,把皇宫所有的仆人都换成了宫女,太监统统被赶出皇宫,部分太监跟随末代皇帝溥仪去了沈阳,太监(宦官)这一“残忍”时代也就此终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微信或QQ扫一扫